北京聚合筋建筑修复技术中心

BJ Juhejin Construction Crack Repair Center

利用构造缝控制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本文简述了从设计的角度,如何利用构造缝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从设计的角度,控制非受力裂缝的方法有两类:“堵”与“导”。“堵”即采用配筋构造措施来分散裂缝并限制其宽度。“导”则是要减少约束应力的积聚,主要由混凝土结构中“构造缝”的设计解决。约束应力虽难以避免,但只有在结构体积、尺寸较大时积累较多才可能引起裂缝。如果能主动地用构造缝将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体量不大的若干区域,则约束应力的积累比较有限。立足于积累应力的释放,裂缝就可以得到控制——这就是结构中构造缝的设计。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构造缝的设计只有少数几条,并统统称之为“伸缩缝”,规定也相当简单。在面对现在结构体量越来越庞大;形状越来越复杂;混凝土收缩越来越大的情况,传统的规定已很难适应。混凝土结构中构造缝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是混凝土结构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国外这方面有较多的积累,可供我们借鉴和参考。混凝土结构中的构造缝,按其功能可以分按以下分类:
        膨胀缝(伸缝)混凝土结构中某些局部体积膨胀、尺度加大易与其它部分造成变形差,设置伸缝加以隔离,以防止变形差积累过大。最常见的伸缩缝多位于屋盖或山墙区域,是为防止日晒引起结构膨胀过大而设置的。
        收缩缝(缩缝)为防止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体积缩小、引起约束应力积累过高而设置的构造缝为缩缝。缩缝的间距应考虑混凝土收缩性能而确定。对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收缩的预制装配式构件,可以适当放松。沉降缝 地基各部分差异较大或建筑物各部分层数不规则,荷载分布不均匀时,结构各部分沉降差难以避免,在沉降差较大的区域设置的沉降缝可以避免因此而产生的裂缝及次应力。
        抗震缝 这是为了避免建筑物在遭受地震作用时水平振动相互碰撞而设置的隔离缝。抗震缝的设置与结构体型及建筑物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有关。
        体型缝 当建筑物体型庞大且形状复杂时,应用体型缝将其分割为相对形状简单的若干区域,否则将在形状突变的区域发生裂缝。例如哑铃型、曲尺型的建筑一般均用体型缝分割为若干矩形、方型区域,以防止体型过大,造成裂缝。
        局部缝 混凝土结构的凹角或其他形状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在较小荷载作用下就引起裂缝。局部缝就是主动在这些部位开槽设缝并配以建筑处理,消除设缝带来观感或功能方面的不足。
        施工缝 现浇混凝土体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为设计施工缝来作为施工浇筑区域的界限,这类施工缝存在着缝的接搓问题,近年经常采用的后绕带也属施工缝一类。
        拼接缝 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预制构件与支承结构之间需要人为设置拼接缝,拼接缝是难以避免的,但应妥善处理使其不致形成影响观感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控制缝(引导缝)建筑物体型、尺寸过大时,  收缩裂缝难以避免。与其不规则地到处开裂,不如通过构造措施(如预埋隔离片等)引导裂缝在预定的位置出现,并通过事先做好的措施(如预埋止水是、用饰条或线脚掩盖等)加以控制,避免对外观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者在控制裂缝方面应发挥在有的作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构造缝,缝的形式可为全部断开、局部断开、只有回部断开;接缝处的钢筋也可是断开、搭接、焊接或说城连接、连接等。在具体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应充分考虑现代建筑体型庞大、形状复杂、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合理布置构造缝,防止约束应力积聚过大;
        2.应综合考虑各种构造缝的功能和受力特点,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将不同功能的缝加以合并,做到一缝多能;
        3.根据缝的功能,合理设计缝的构造,采用全断开、半断开、部分断开或后断开等形式,使其能够达到构造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4.缝的设计应使施工能够实现,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现设计意图;
        5.应配套采取建筑处理手法及防水、防渗等措施,尽量减少设缝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应该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手段,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总是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以上主要从构造中裂缝问题的方法,也需要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地检验和完善。